1997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对于那年10岁的我来说,我三件事一直记忆犹新,一是邓小平去世、二是香港回归、三是父母外出打工,把我寄宿在了我外婆家。于是“三起三落”、“一国两制”、及对父母的思念就烙印在了我的记忆里。
随着阅历记知识面的加深,慢慢的对邓小平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觉得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激励他不断前行的就是梦想。小平的梦想是什么?在一次邓小平在和弟弟邓垦的一次长谈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虽然这句话不及“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传诵更广,但却足以看出邓小平一个简单而朴素梦想。是这样的梦想让小平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越挫越勇,是这样的梦想让小平从1931年 “左”倾路线的迫害到“文化大革命”批判和斗争,再到 “右倾翻案风”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的“三起三落”巨大挫折中始终都能以一颗乐观的心态对待。可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工作中,似乎梦想离我们已经很远了,我们害怕困难,害怕吃苦,受不得委屈,于是给了自己万般借口与理由。于是梦想被磨灭了,我们行尸走肉的活着。就如周星驰电影台词所说“做人如果没有理想,跟咸鱼就没什么区别”,我们需要凯鲁亚克说到的这样一句话“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激发正能量,去激励自己去追逐梦想。
前段时间,热播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主要对改革开放做了细腻的描述,让我对小平同志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改革是什么?我在百度百科里面看到了这样的定义:“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就我的理解来说,改革就是要“革”掉旧的、错误的甚至于一部分人的命与利。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留下的一堆烂摊子,不仅仅表现在物质的匮乏,更体现在思想上的教条和僵化。这时候的改革,成败难料、个人命运难料。试想战国时的商鞅、吴起;宋代的范仲淹、王安石;明代的张居正、清代的洋务派以及戊戌变法。改革人虽不同,但命运大庭相径。我想这小平同志知道这些改革派的结局的,但他依然顶住万千压力,去“摸着石头过河”,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冲破观念束缚,敢闯敢试,为中国谱写新篇章。所需要的勇气和面对的压力是无可估量的。我佩服他的勇气与魄力。
最近看了《陈云全传》,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阅读到陈云从矿石、焦炭,耐火材料、冶炼、运输等五个方面来说明当年钢铁指标的经典的务实小故事;陈云这样务实的精神正与邓小平被批判的时赋闲在家鼓励子女靠真本事吃饭不谋而合。在小平度出来工作时决然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这样发自肺腑的话把共产党人的这一务实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文化大革命的受害者,在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评价时没有全盘否认毛主席,而是对毛主席的功与过做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正是以邓小平为首的共产党人的务实与担当,才会有中国改革开放激荡人心的篇章,才会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举世瞩目,才会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天辟地的伟业。
梦想、改革、务实.......我明白了97年邓小平去世时那一个多小时新闻联播,明白了为什么香港可以回归祖国,明白了10那年父母的选择与期待。以邓小平为首的共产党人的精神永远黑夜里的启明灯,照亮着我们前行。(市场部 陈波)